這一檔士林科教館的特展,展出的時間將近一年,是由館方自行製作的展覽。
我一直到展覽快要結束才抽空參觀,雖然展區不大,但是每一個展示除了具有知識性之外,趣味性也十足。
其實近年科教館自行製作許多相當有口碑的特展,例如「聽水的故事」,還巡迴到基隆海洋博物館與台東史前文化博物館。
因為以前工作領域的緣故,認識在科教館工作的策展人,針對這個展覽,科教館非常用心規劃所有的教育活動。
可惜目前艷寶還太小,但是國小一年級以上的孩子一定可以在這個展覽中有很多的收穫,父母也可以一起吸收知識。
---
本次特展不需要額外購買門票,只要購買常設展的門票就可以一併參觀。
---
---
【展覽特色(官網介紹)】
帶領觀眾從動物、植物、自然環境及未來創新等多元面向,深入認識仿生科技的奧妙。
豐富多元的互動式展品陳列,結合國內外標本製作與雕刻模型大師呈現栩栩如生的展品。
仿生發明故事動畫影片-深入淺出介紹仿生科技發明家的小故事。
主題式挑戰工作坊-沉浸式體驗學習,透過動手操作激發仿生的創意發明。
2016全球仿生競賽作品展示-與全球仿生科技的創新發明新知接軌。
---
仿生展的展示設計相當別緻,每一個展示都是用標本箱/藏品箱的概念設計。
同時每個主題箱都裝設滑輪,這樣的設計有其獨特之處,就是可以依照展場空間隨意變化展示位置,適合巡迴展覽使用。
中間設計簡潔,動線為開放式,沒有既定的參觀路線,參觀者可以依照自己喜歡的路線參觀。
此外,每一個主題的展示都是貼近觀者的,不論是展板或是展品,即使有透明壓克力隔開,也能近距離觀賞。
對於年紀較小的孩子而言,家長也能放心地任由孩子自行探索。
---
---
【木質加上特殊設計鏤空的展覽標示,充分與大自然的元素連結】
【主視覺設計細膩中帶著童趣】
【展場門口有展示本次特展的商品,以主視覺設計的資料夾,可以在二樓的賣店購買】
【很喜歡這一次特展的視覺設計】
【仿生展場平面圖】
【從二樓俯瞰一樓的展場空間,幾何線條的配置,空間感很舒適】
【展區分為一二樓,但是主要的展示都在一樓】
---
【什麼是仿生?】
仿生意指從生物獲取靈感,從大自然學習並找出解決辦法。
「仿生學」(Biomimicry)一詞,是由生物學家Janine Benyus(珍妮.班亞斯)在1997 年首次提出。
她將「生命永續」的意義與「仿生科技」做緊密結合。
Bio在希臘文代表生命,而mimesis是模仿的意思。
這是一門跨領域的科學,從生物、材料、工程、醫學、機械、農業等皆包含在仿生學的應用範疇。
它是指以辨識、分析與採用大自然的策略來解決科技的問題;
並非僅複製大自然的設計,而是透過充分了解大自然的解決方案,來彌補及挽救人類所面臨的問題。
---
【一進入展場,大螢幕撥放解釋「什麼是仿生?」的影片,建議一定要看完喔!這樣對於仿生才會有完整的認識】
---
【從動物來的靈感Inspiration from Animals(官網介紹)】
---
向鳥兒學飛翔Learning How to Fly from Birds
人類夢想著像鳥兒一樣在天空飛翔,達文西研究鳥類的飛行,也設計多款的飛行器,
雖然當時未能真正飛上天空,但也為後人奠定研究的基礎。
日本新幹線的設計向翠鳥和貓頭鷹學習減低噪音方式,啄木鳥和巨嘴鳥則啟發了安全帽避震結構的設計等。
---
向大象和老鼠學靈巧Learning How to be Agile from Elephants and Mice
德國飛斯妥公司聯合歐洲最大科學應用研究機構共同開發一款仿生機械手臂,靈感來自大象的長鼻。
能自由彎曲、拿東西,輕巧、靈活且準確性高。
老鼠是神經科學實驗上研究最多且最完整的動物。
模仿老鼠大腦的神經元,能幫助機器人判別自己的位置、方向和行走距離。
藉由機身上加裝影像功能、聽覺和觸覺,能在迷宮中學習找尋方向、覓食和避開危險。
---
仿效爬蟲的適應力Mimicking the Adaptability of Reptiles
神奇的壁虎腳掌上有極細的絨毛,讓牠們能隨意控制腳下的附著力,可以在垂直牆壁或玻璃上行走。
壁虎膠帶與壁虎機器人模仿壁虎自由控制的附著力,可任意黏著在各種材質表面上。
德州角蜥和刺角蜥在鱗片外表都有蜂巢狀的微細裝飾,這樣的結構可以使表面成為超親水,形成穩定的水膜,
這使得它們幾乎全身都可以收集水氣,這種結構在未來的工程上應用上極具啟發,
例如可運用在機械的潤滑上,使潤滑劑都可輸送至特定的零件上。
---
像蟲兒般絢麗與多變Being as Brilliant and Diverse as Insects
帝人纖維公司(Teijin Fibers Limited)是日本一家大企業,重視永續經營與減少對環境影響。
其研究人員研究南美洲藍默蝶(morpho butterfly)鱗片以及孔雀和藍鳥羽毛,
研究出藍默纖維(Morphotex)利用其纖維結構與光線來創造色彩。
---
【從動物來的靈感,這一個區域是本次特展五大主題中,最主要的一個展區】
【每一個展示箱上都會有可以接觸與操作的部分,讓參觀者在視覺與身體上都與展示進行互動】
【這一個展區有一個展示我很喜歡,就是針對達文西介紹的部分,因為達文西不僅是個藝術家,其實他還有多種身分,展區解釋的很清楚】
【在達爾文斗手稿中可以發現飛行器的素描草圖,靈感就是來自於鳥類翅膀】
【螞蟻、蝴蝶、蜜蜂,這些我們最常見的昆蟲,其實我們也向他們學習很多,都是能夠應用於生活和科技上的知識】
【這三個展箱是關於鳥類的,除了飛行之外,鳥類還有其他厲害的技巧值得我們學習應用】
【艷寶很認真的在看鳥兒,這個高度的展示真的很適合小小孩】
【海洋生物與爬蟲類展區】
【沒想到鯨魚鰭邊緣是波浪狀,而且應用在風車上可以提高20%的效果】
【這次特展我才認識何謂貽貝膠,而且也知道仿生貽貝膠可以應用在外科手術上,尤其是胎兒手術】
【龍蝦不僅是設計師的最愛(老梗),還是海底的探勘高手】
【這是展區當中的重點展示,小朋友最愛的大象,鼻子的構造到底是怎樣的呢?這一個展示有很清楚地解釋】
【老鼠為什麼那麼厲害?都不會迷路?科學家的實驗和研究在展示中讓觀眾可以用簡單的方式了解】
【大家最討厭的蚊子也有值得我們仿效的技能,尤其是蚊子的口器,由模仿蚊子口器製作出來的針頭,可以降低打針時候的痛楚】
---
【由植物來的啟發Inspired by Plants(官網介紹)】
魔鬼氈是仿生學研究最為人知且最成功的產品之一。
它的註冊商標Velcro是由 2 個法文單字拼起來:velour(絨毛) 和 crochet(鉤子)。
20世紀初的瑞士工程師喬治.德.麥斯楚有一次外出打獵回家後,發現褲子及小狗身上黏有小果實,
以顯微鏡觀察發現果實上佈滿小芒刺,而這些芒刺小針擁有無數的微小鉤子,經由這些小芒刺的啟發他發明了魔鬼氈。
另外,出淤泥而不染的蓮葉,其可以自潔的結構特性已被廣泛地應用,天堂鳥授粉的機制則啟發建材的發明。
【魔鬼氈的動畫我看了好幾遍,製作得非常棒,內容淺顯易懂】
【天堂鳥授粉的機制反應,啟發了研發者,發明出由玻璃纖維構成的仿生建築材料,這種建材能讓建築自行調節室內溫濕度】
---
【從自然環境找解答Finding Answers from Mother Nature(官網介紹)】
人類過去因著追求工業的發展,線性的發展而產生許多的污染和廢棄物。
近年來學習自然系統以封密的循環,可減少對環境的破壞以及自然資源的耗竭。
目前也己有許多案例,如荷蘭的park 2020即是以從搖籃到搖籃的概念設計的循環經濟的方式。
「負壓式自動進氣地下灌溉裝置」結合「模仿雨林植物外環境生態」與「模仿人體動物內循環系統」是一種兼顧自然生態與科技創新。
從土壤裡「創造」生機的農業生產方法。
一座成熟的森林可以完全獨立維持其生物多樣性及豐富度。
珍妮.班亞斯提出了仿效森林運作10個企業經營的原則。
英特飛公司(Interface, Inc)是全球最大的拼塊地毯製造,他們遵照仿生學原則,改變工廠製造程序而有極大的成長。
---
【挑戰工作坊(官網介紹)】
提供空間、工具、材料與任務挑戰,讓觀眾實驗自行設計並動手進行仿生的創意思考。
參與者能由展示中的生物或自然環境中啟發並融入其作品中。
---
1.翅果飛行器 挑戰工作坊
2.結構設計 挑戰工作坊
3.機械手臂 挑戰工作坊
4.永續城市 挑戰工作坊
---
【參觀的時候是平日,所以沒有遇到工作坊的活動,但是仍然有很多孩子可以自行操作活動內容】
【孩子們都在玩『翅果飛行器』這一個展示的互動遊戲】
【二樓的挑戰工作坊場地】
【特展的相關商品是L型資料夾,裡面還有明信片、貼紙與書籤】
---
大自然中的生物有許多的奧秘,值得我們探索跟學習,在這個展覽中,不論是大人或是孩童都可以有豐富的收穫。
---
【仿生展 ‧ 從大自然來的絕妙點子 Biomimicry: Inspired by Nature】
展覽日期 :105年12月15日(四)-106年8月31日(四)止(延後至11月26日結束)
週二~周五:開放時間 AM9:00-PM17:00,售票時間 AM9:00-PM16:00
週六、周日:開放時間 AM9:00-PM18:00,售票時間 AM9:00-PM17:00
展覽地點:本館七樓東側展覽廳
票價資訊:持當日有效常設展票即可進入參觀
---
如果喜歡這篇文章的分享,請給我一點鼓勵,來粉絲團按個讚吧!會有最新的美食x旅遊x生活x育兒資訊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