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諮詢/臺安醫院產後病房護理長 王麗玲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 仇思源
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婦女泌尿專科主治醫師 林姿吟
---
你用對束腹帶了嗎?!
許多媽咪認為產後一定要用束腹帶,其實束腹帶主要的功能為固定傷口,因此剖腹產媽咪、自然產媽咪使用必要性並不相同。
有需要的媽咪們,應瞭解束腹帶正確的使用時間、方法,才能讓束腹帶發揮真正功用,享有較佳的生活品質。
---
自然產、剖腹產媽咪都要用束腹帶嗎?
生產方式是決定束腹帶使用必要與否的關鍵,對剖腹產媽咪而言,為避免活動時牽扯到腹部傷口,及造成疼痛,最簡單的方法莫過於使用束腹帶。
至於自然產的媽咪,則要考量自己的身體狀況而定。
---
束腹帶種類&功能
束腹帶種類:簡易型、加強型、纏繞式等,坊間束腹帶種類五花八門,大致上可分為簡易型、加強型兩大類。
前者以使用兩片魔鬼氈固定設計最常見,後者普遍在旁邊另加1~2條加強帶。
另外傳統長輩使用或坐月子中心提供之長條型纏繞式束腹帶,亦有一定的使用族群。
現今束腹帶推陳出新,各自標榜不同附加功能,不過大體不脫這幾類。
束腹帶功用:固定傷口、減緩疼痛。
雖然束腹帶的選擇多,但嚴格來說,它最主要的功能只有一個,即固定傷口,而建議使用對象為剖腹產的媽咪。
---
剖腹產婦使用束腹的的原因
一、活動較不受限。
臺北市立萬芳醫院婦產部病房主任仇思源表示,剖腹生產者在開完刀後,腹部上會留有傷口。
在傷口還未痊癒前,難免會有些疼痛,動作時若不小心牽扯到傷口,疼痛感會加劇,使媽咪更不敢下床活動。
二、固定傷口。
束腹帶可以固定傷口,避免活動時腹直肌一直往外擴,造成傷口疼痛或牽扯,有利於傷口癒合。
三、避免肺部發炎 。
醫師林姿吟表示,產婦在手術時須接受麻醉,有時術後氣管分泌物會增多。
若不能適時將痰咳出,可能會造成發燒、肺部發炎的情形,延遲身體機能回復。
然而在咳痰時,相當容易牽扯到傷口而感到疼痛,因此醫師都會建議術後先繫上束腹帶再來咳痰。
減緩疼痛感,順利把痰咳清以縮短恢復的時間。
通常在產婦開完刀後、下床活動之前,產後病房的醫護人員就會協助使用束腹帶,之後再教導自行使用的方法。
---
自然產媽媽到底能不能使用束腹帶?
束腹帶適用於接受手術的產婦,藉以達到固定傷口、減緩疼痛的效果。
站在婦產科醫師的角度,自然生產者傷口位於會陰部,沒有上述困擾,當然沒有必要刻意使用束腹帶。
雖說如此,自然產者使用束腹帶的比例依舊非常高,究其原因可能是受到婆婆媽媽的觀念影響。
媽咪這樣問: 用了束腹帶之後,腰腹下垂的情況好像沒那麼明顯,而且古法不是認為束腹帶有助骨盆腔回覆、防止內臟移位嗎?
醫師這樣說: 臺安醫院產後病房護理長王麗玲表示,懷孕生產的過程,難免會使骨盆及骨盆肌肉群、韌帶受到壓迫、拉扯。
在骨盆關節、筋膜、韌帶回復彈性張力前,產婦容易有下墜感。
這時產婦使用束腹帶,雖可讓讓下墜感不那麼明顯,活動上比較方便,但小腹並不會因此而消失。
束腹帶的作用本就為固定傷口,能否藉由束腹帶回復產前的樣子有待商榷。
媽咪這樣問: 用了束腹帶之後,似乎瘦的比較快?
醫師這樣說: 許多媽咪認為使用束腹帶時,進食到一定量時就會因感覺腹脹而停下,飲食上若有所節制,相對比較容易瘦下來。
媽咪產後想要恢復苗條的身材,最有效的方法還是待身體狀況允許,選擇合適的運動,光靠束腹帶只怕效果有限。
---
自然產媽咪使用小叮嚀!
原則上如果自然產產婦想要使用束腹帶,婦產科醫師並不會刻意禁止。
不過現今醫學上有一派認為自然產產後如錯誤、過度使用束腹用品,可能會增加骨盆器官下垂的機會。
其理由為當腹部被束住時,腹壓只能往下,而在咳嗽或用力的時候,相對體內會壓力增加。
這樣一來,反而更容易導致子宮脫垂,或是妨礙其他器官回復原來的位置等。
仇思源醫師表示,自然產媽咪如欲使用束腹帶,還請注意以下幾點:
一、自然產的媽咪使用束腹帶,主要是藉此將身體下垂的部分往上托,因此要特別注意束腹帶使用的方向及用法。
特別是使用纏繞式束腹帶者,嚴禁直接將它綁上去,而要遵守由下往上、由緊到鬆的纏繞方式,減少骨盆器官下垂的可能。
二、由於自然產傷口集中在外陰部,束腹帶不需刻意用緊,每天使用時間也不要太長,以免影響生活品質,或因錯誤使用方式而長疹子。
晚上睡覺時,最好將束腹帶拿起來,等到白天要下床活動時,將它束在下腹你希望可以拉提起來的部位即可。
---
【專家小檔案】
王麗玲 現職:臺安醫院婦產科病房護理長。
學歷:元培科技大學畢業。
經歷:17年護理臨床工作經驗
---
仇思源 現職:現任萬芳醫學中心婦產部病房主任。
教育部部定講師、台北醫學大學醫學系兼任講師
學歷:國立陽明大學醫學工程研究所、台北醫學大學醫學士 經歷: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婦產科醫師
---
林姿吟 現職:臺北市立聯合醫院婦幼院區婦產科主治醫師。
婦產科醫學會專科醫師、婦女泌尿暨骨盆鬆弛醫學會專科醫師。
學歷:中國醫藥學院醫學系。
經歷:馬偕紀念醫院住院醫師、總醫師,及婦女泌尿學科研究醫師、主治醫師、尿動力室負責人
---
本篇文章資料來源:《育兒生活》2008年2月號
網路瀏覽資料來源:BabyHome
---
-